【资料图】
赵振宇
我从事评论实践、教学和研究40年,最近出版的《重思新闻评论和评论特色教育》一书,用重要章节谈到了“讲好真话”等话题。
我认为,新闻学院培养的学生,须具备勇于担当、善于传播的社会责任和专业素质。勇于担当,说的是一种不忘初心的历史再现,是一种精神,一种勇气,一种付出;而善于传播强调的是新闻专业有别于其他学科、凸显本专业特质的科学价值,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勇于担当,才能讲真话、扬善惩恶,成为社会的瞭望者、促进者;善于传播,才能做前人和他人没有想到、做到和做好的新闻,取得更好的报道效果。
有人说今天不少学校的“评论教育”过时或滞后了,但也有不少很好的探索。
我于198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工作了19年,2001年调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后便开始了评论特色教育。当年,就与校党委宣传部共建学校新闻评论团,2005年开办新闻评论班、2006年成立校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均为全国首创。近20年时间里,我们先后与媒体、高校合作举办了七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三届新闻评论教学东湖开放论坛;出版了《现代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研究引论》《新闻评论通论》和《新闻评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等多部著作;讲授的《社会进程中的公民表达》获教育部视频精品公开课;主持的《新闻评论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与实践》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与理论总结,我们率先在国内构建了包括组建新闻评论社团、开办新闻评论方向班、成立新闻评论研究中心和打造精品特色课四位一体的新闻评论人才培养的创新体系。
我们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特色和建树:一是实现了新闻评论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与拓展。意在从根本上解决以往把新闻评论作为技能进行教学的局限问题。二是实现了新闻评论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革新。譬如,新闻评论班开设了一门主体课加八门专题课的课程体。三是实现了新闻评论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的协同推进。四是在探索“新闻评论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大批教学科研成果和培养了一大批新闻评论实践和教学人才。我本人也入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评论》首席专家。这些成绩和荣誉是政府和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褒奖,同时,也说明了人们的意见表达在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十多年前,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达过这种愿望:由学界和业界通力合办一所“中国新闻评论学院”。通过短期培训或学历教育,为中国高校和媒体培养新时代需要的新闻评论教学、研究和实践人才;开展对全国学界、业界新闻评论教学和实践动态的数据统计、调查分析,出版《中国新闻评论》刊物和年鉴;加强与世界媒体、高校新闻评论界朋友的交流与互动……盼着盼着,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敢问路在何方?”,希望有先行者能为中国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迈出开创性的第一步。
(《重思新闻评论和评论特色教育》,赵振宇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