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东南角的泥城镇,早年属于典型农业大镇。2019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泥城镇整体纳入一期开发范围。如今走进泥城镇,车辆川流不息,两港大道的一侧是特斯拉、上汽乘用车、商汤等一批知名“智造”企业的厂房;另一侧塔吊林立,工地热火朝天,瞄准研发特色的“创新创业带”正在构建。曾经的偏远小镇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特斯拉小镇”。
【资料图】
图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记者 刘歆 摄
“超级工厂”发展迅猛“今年上半年,税收完成21.63亿元,同比增长1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94.42%,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跨越式增长。”浦东新区泥城镇党委书记张银标告诉记者,泥城正聚焦提升能级,以创新型经济为亮色,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全力以赴按下经济增长的“快进键”、跑出发展的“加速度”。 2019年1月7日,泥城镇西南角一片遍布芦苇和鱼塘的滩涂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建设。
作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签约到拿地仅用时三个月;用时半年,特斯拉实现从签约到开工;不到一年,完成从签约到投产。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新车超71万辆,同比增长48%。2022年特斯拉全球共交付131万辆,上海超级工厂占比高达54.2%,自2021年占比51.7%之后,再次占据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半壁江山”……
图说:泥城镇航拍图 受访者供图
“左右邻”就是“上下游”过去4年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新能源汽车,在它的拉动下,整个临港新片区已经构建涵盖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车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车全生态领域的“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上海诺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就是汽车产业链条上的一家企业。公司主要产品销往欧美市场,用于奔驰、宝马、奥迪、兰博基尼、道奇等一线品牌。公司负责人表示,在泥城能方便地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远处,延锋国际智能座舱配套工厂的车间里,十分繁忙。“这里每天可以下线约3500套汽车座椅,下线的座椅会运送给不远处的特斯拉和上汽工厂。” 2021年8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延锋国际智能座舱配套项目落地临港,成为供应链上的重要企业。延锋座椅临港总装车间负责人贾廷文告诉记者,从客户下单到供货抵达,一般1.5小时内必须完成,选择落户泥城,就是因为新厂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距离约8公里,到上汽乘用车约6公里,为特斯拉及上汽乘用车供货极为方便。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特斯拉成了泥城的一张名片。今年上半年泥城引进企业536家,新增注册资本40亿元。”张银标告诉记者,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一期的带动效应非常大,产业区开发后不仅带动了周边的就业及城镇化,一些配套企业还主动寻上门来。
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扩大)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表示,强化“链”式思维,依托全市53个特色产业园区,聚焦园区主导产业,大力引进和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一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本土生态链在泥城初具规模,让我们的链式招商扩大了‘朋友圈’。”泥城镇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苏建军告诉记者,泥城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以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为主体定位,配合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现代新型服务业等业态。今年上半年,泥城规上工业产值272亿元,同比增长24.44%。在原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基础上,泥城还在布局产业新的“核爆点”,为产业版图添新景,比如总投资近23亿元的新科园交付投用,引进企业500余家;普罗名特外资项目开工……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如果说新能源汽车本土生态链的构建是产业集约化使然,那么特斯拉有效带动泥城镇周边国际化的生活服务区、学校、国际酒店、多种公共交通、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与配套的日趋成熟,则更像是一种被放大的协同效应。特斯拉带来的集群产业发展,既增加了当地个人就业机会,又以群体式汇聚,促进了该区域的配套发展。据泥城镇经发办主任黄烨玮介绍,如今泥城现代服务业和商圈经济蓬勃发展,上半年第三产业营业收入达100.76亿元,形成了南有万达广场、北有鸿音和宝龙广场的商业布局,涌现出一批消费服务完善、增长贡献突出的商业综合体。
“一业兴、百业旺”正在泥城镇上演。张银标表示,伴随着产业的集聚与发展,集约化的示范效应引起了科创企业的注意,它们相中了这些产业带来的丰富应用场景,慕名而来。展望未来,“特斯拉小镇”将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提质增效,强力推进链上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建设,补齐薄弱环节,形成产业生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民晚报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