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人民艺术家”王蒙走进益阳清溪剧院,为文学爱好者们开讲“清溪一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蒙以“做人民的学生”为主题,分享创作经验,畅谈人生经历。
“做人民的学生,在生活中深造。”“青春作赋赋犹浓,皓首穷经经更名。”……
70年前,19岁的王蒙开始创作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踏上了文学之路;70年后,年近9旬的王蒙依旧行走在文学的道路上。
今年是王蒙从事文学创作的第70年。5月22日,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在益阳开幕,当天下午,“人民艺术家”王蒙走进清溪剧院,以“做人民的学生”为主题为文学爱好者们开讲“清溪一课”,分享创作经验,畅谈人生经历,回溯文学初心。
虽然已近九旬高龄,聚光灯下的王蒙依旧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以《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这边风景》等作品为例,和现场观众重温经典、感悟青春。
1953年,那时的王蒙19岁。面对旧世界的解体和新世界的诞生,王蒙有着无限的创作激情,“我有必要把这些日子记录下来,把它作为我青春的珍贵回忆,同时也作为共和国的美好记忆”。那一年,王蒙完成了处女座《青春万岁》的手稿,从那时起,王蒙的文学创作始终与共和国的历史同频共振、互通互证。
“创作灵感源自哪里?永远源自生活。”谈及文学创作的灵感,王蒙认为,作为写作者,保持对生活的浓厚兴趣与审美力十分重要,“我爱生活胜过了爱我自己。”
《活动变人形》是一篇以王蒙童年经历为素材的长篇小说,描写了旧中国知识分子倪吾诚在旧式家庭生活中的苦闷和迷惘。其中,对包办婚姻的反思,是小说的一个重要命题。“小说是对‘五四’新文学的补充,我希望有人去研究那些被包办婚姻妇女的命运。”回忆起小说的创作经历,王蒙至今仍感唏嘘。
谈及小说《这边风景》,王蒙更是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这部小说完全是在生活里泡出来的。上世纪60年代,为了创作,王蒙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这一去,就是16年。
在新疆的日日夜夜,王蒙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仔细观察着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许多人眼中,这是王蒙人生的重大挫折,但他津津有味地回忆:“人在逆境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没有这些生活,没有不断地学习,就没有长篇小说《这边风景》。”
《这边风景》既是边疆的风情画卷,又是宏伟的民族史诗,展现的便是新疆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图景,2013年,小说出版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这部小说给我的鼓励,就是生活底子越踏实越好。”王蒙表示,“小说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思索以及对生活经验的积存。”
“听了清溪一课,恨不得马上回家把书重新读一遍。”“通俗易懂,雅俗共赏,青春的励志故事更是打动人心。”……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现场观众聚精会神、认真聆听,大家纷纷感叹“文学万岁,青春万岁”。
如今,王蒙仍以旺盛的创作精力和满腔热忱面对生活,行走在文学的大地上。“尤其是写小说,有快乐、有畅想,每次动笔,都会感觉每个细胞都在跳跃。”王蒙笑着说,“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写一天就写一天,我愿意为文学,为小说创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